作者:王雁鸣 吉林市审计局
(本文发表在《中国审计新闻网》《当代审计》)
作为审计署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行业的审计监督工作已纳入各级审计机关的议 事日程。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信贷需求日益增长, 加强农村信用合作社(简称农村信用社,下同)审计监督,维护农村金融秩序,促进农村经济再 上新台阶,已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几年,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农村金融信贷体系,促进农 村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发展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工作中,也存在信贷基 础工作薄弱、信贷资产管理不规范、内控制度未有效执行等问题,审计中时常发现信贷数据失 真、贷款分类不规范、贷款自查自批自贷、发放顶冒名(垒大户)贷款、超限额发放贷款、向不 符合条件借款人发放贷款、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贷款预收利息管理不规 范、跨区跨片发放贷款、逾期贷款不及履行清收程序等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必将影 响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真实性,给今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留下隐患,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极 易形成新的信贷风险,对我国金融体系和社会稳定构成潜在隐患。 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农村信用社贷款分成贷款基础业务、贷款贷前管理、贷 款贷后管理三个方面,探索利用AO系统开展审计,检索违规问题线索的思路。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基础业务审计 农村信用社贷款基础业务涉及到信贷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贷款风险分 类管理的合规性等内容。 (一)报表与信贷数据核对审计 农村信用社贷款涉及的主要报表,一是决算报表类的《业务状况表》;二是贷款报表类的 《四级分类转入风险分类情况汇总表》和《五级分类情况统计表》。信贷数据主要是指在计算机 系统中核算的贷款信息资料(以下简称<贷款信息表>)。 1.违规问题特征 一是为完成上级的存贷比例、贷款余额计划指标,人为调增调减报表的贷款余额;二是为掩 盖不良资产,人为调整报表或信贷数据的四级、五级分类级次。 2.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首先统计《贷款信息表》某一时点(如2007年12月31日)的“贷款本金余额” 列的合计金额,即贷款余额。再分别依据《贷款信息表》“状态标志”、“五级分类”列值的属 性,“合同到期日”或“展期到期日”日期标志及四级分类、五级分类的期间规定,检索出四 级、五级各类分类贷款金额。 将检索结果与报表数据一一核对,验证数据的相符性,如发现差异,可作为审计线索,实施 进一步审计,直至发现审计问题,形成审计证据。 (二)贷款四级、五级分类规范性审计 四级分类是指正常类、逾期类、呆滞类、呆账类贷款,其中逾期类、呆滞类、呆账类贷款为 不良贷款。 五级分类是指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其中,次级类、可疑类、损 失类贷款为不良贷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精神,从2002年起,在我 国各类银行全面施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农村信用合作社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在 部分地区进行了试行。截止2007年末,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和四级分类并行管理模式: 在贷款监管上实行五级分类和四级分类同时上报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在年终决算报表中,采用 四级分类表述贷款现状,核算当年经营成果。 1.违规问题特征 四级、五级分类的违规问题特征基本一致。 一是选择某一时点(如年末)在信贷系统中一次性将逾期类以下贷款全部上调为正常类贷 款,人为掩盖贷款四级(五级)分类中的不良信贷资产,规避监管部门对贷款质量的监控;二是 不按规定调整贷款分类级次,形成下级分类的贷款在上级分类中核算。上述两种做法都将减少不 良贷款比例和拨备提取基数,影响当期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2.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依据“合同到期日”或“展期到期日”日期标志及四级 (五级)分类的期间规定,判断贷款的四级(五级)分类级次,如果其分类级次与“状态标志” (“五级分类”)列的分类标识不符,表明存在四级(五级)分类不规范问题,将该部分数据检 索出后即可形成审计证据。通过统计掩盖的不良信贷资产金额,可计算减少的拨备计提基数,核 算当期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3.数据检索注意事项 对于四级(五级)分类,因呆账(损失)类贷款界定的相关规定比较繁杂,操作起来相对困 难,检索出的贷款数据需进行大量的现场延伸审计和核实工作,业务量相当繁重,利用现有的审计 力量和条件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达不到计算机审计便捷、省时、高效的目的,故不建议使用计算 机审计。 对于五级分类,检索时应注意,一是对企事业贷款的五级分类,应当考虑当借款人第一还款 来源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时,担保较好的,分类结果可以上调一级的规定;二是对一般农户贷款 的五级分类,要依据矩阵分类标准,应当详细设定分类期限;三是对自然人其他贷款五级分类, 要严格区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和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四是以国债、金融债券、本 机构定期存单、100%保证金作为质物的质押贷款,当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未超过90天且质物归属 不存在任何争议、质押手续完备、质押率低于90%时,一般划为正常贷款。 (三)信贷数据录入完整性审计 所谓信贷数据的完整性,是指借款人资料在信贷系统中不出现遗漏、丢失。任何信息的缺少 将影响贷款审批、发放、管理、清收工作,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安全构成威胁。 1.违规问题特征 在信贷系统中,借款人资料缺少关键的信息项目,如审贷分离环节的调查人、审查人、审批 人、管理人资料等,给今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管理造成不安全的隐患。 2.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检索各列列值为空的贷款数据,形成审计证据。 (四)信贷数据录入合规性审计 所谓信贷数据的合规性,是指在信贷系统中借款人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能够及 时查询、统计、汇总,可长久保存,便于长久管理。 1.违规问题特征 信贷系统借款人资料的关键列(如款客户名称、调查人、审查人、审批人、管理人)中录入 了违规信息,出现了用字母、数字、符号等违规信息代替的数据。 2.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检索列值为字母、数字、符号等信息的贷款人数据。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贷前管理审计 贷款贷前管理涉及借款人资质审核、贷款限额控制、借款人经济状况调查、贷款发放的审核 和审批等环节。 (一)贷款发放审核规范性审计 贷款发放审核规范性审计,主要是指审贷分离环节的审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 社信贷管理的意见》(农银发[1994]第178号)“逐步推行贷款审贷分离”的规定,实行审贷分离 制度,主要是要求金融行业实行“三查”分离,防止自查、自批和自贷现象的发生。 1.违规问题特征 一是在信贷数据中,存在贷款客户名称与调查人、审查人、审批人、管理人相同的数据,表 明农村信用社的审贷分离岗位人员参与了自己承贷贷款的调查、审查、审批和管理工作,出现了 自查、自批和自贷问题;二是在信贷数据中,存在调查人、审查人、审批人、管理人相同的数 据,表明农村信用社没有严格执行审贷分离政策,存在一人兼多岗问题,审贷分离环节缺乏制衡 机制。 2.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检索“调查人”、“审查人”、“审批人”、“管理 人”列值与“贷款客户名称”列值相同的贷款数据。 3.数据检索注意事项 一是根据农村信用社的规定,在贷款审贷分离环节,贷款的“调查人”和“管理人”可由信 贷员一人担任。所以,数据检索时我们需将“调查人”列值与“管理人”列值相同且与“贷款客 户名称”列值不同的数据剔除;二是检索出的数据要进行贷款档案核实,剔除贷款客户名称(姓 名)与贷款调查人、审查人、审批人、管理人重名的数据。 (二)贷款借款人的真实性审计 贷款借款人的真实性审计,主要是对借款人和贷款使用人相符性审计。目前,农村信用社按 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对各类贷款依照借款人的资质,设定了不同贷款的最高限额,同时还对借款 人的资质条件设置了严格的规定,有效制约了不合规借款人获取贷款,或获取高额贷款的机会。 借款人为了突破这些限制采取了各种方式骗取贷款,给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1.违规问题特征 在有贷款发放权限的基层信用社信贷数据中,出现多笔同日放款且同日到期的贷款数据,贷 款金额达到或接近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额度基本都是整数,累计的贷款金额都超过20万元以 上。这些贷款数据表明在贷款中可能存在违规问题,一是借款人为了获取高额贷款,规避最高限 额的限制,通常在某一特定时间,以顶名、冒名的方式,采取多人承贷,贷款到手后归一人使用 的方式骗取高额贷款,即俗称的“垒大户”行为;二是农村信用社为降低不良贷款金额,向虚构 借款人发放贷款,用于偿还其他借款人的逾期贷款,以正常贷款掩盖其不良贷款;三是农村信用 社以职工授信贷款的名义发放贷款,所贷资金归他人使用;四是存在由农户承贷,企业或村、镇 使用贷款的可能性;五是存在一人承贷,另一人使用贷款的可能。 2.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分别对有贷款发放权限的基层农村信用社信贷数据进行 检索。首先检索贷款“合同到期日”列值相同的数据,然后再在其中检索“贷款日期”列值相同 的数据。 检索结果在综合考虑该基层农村信用社各种贷款营销活动的因素后,剔除合理的贷款活动, 剩余的基本可以归入审计线索。获取的审计线索需要进一步调阅贷款档案、采取审核贷款还款资 金来源、走访借款人等延伸审计方式,归纳审计问题,形成审计证据。 (三)借款人资质合规性审计 借款人资质合规性审计,主要是对借款人资质合规性的复核性审计,包括企业借款人资质复 核和自然人借款人资质复核两方面。 1.违规问题特征 农村信用社贷款人资质合规性方面发生违规问题的可能性较多,主要表现为:一是向不符合 贷款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乡镇、村委会、农村社队发放贷款;二是向证照不全的房地产开发企 业、各类矿山发放贷款;三是向抵押物不合规的借款人发放抵押贷款;四是向保证不合规的借款 人(或企业)发放贷款;五是向保证人资质不合规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六是向超过年龄限制的自 然人发放贷款;七是向个人发放经营性信用贷款超过10万元。 2.审计方法 (1)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乡镇、村委会、农村社队发放贷款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检索“贷款客户名称”列中含有“委、办、局、乡、村、 社、队”等字样的数据,然后进一步调阅贷款档案,核实借款人是否为行政事业单位、乡镇、村 委会、农村社队等单位,确认审计问题,形成审计证据。 (2)向证照不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类矿山发放贷款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检索“贷款客户名称”列中含有“房地产、房产、开发、 矿”等字样的数据,然后进一步调阅贷款档案。核实以下内容: 一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需审核其是否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二是对煤矿企业,一方面需审核其单井井型是否低于规定的规模以下,另一方面需审核其是 否取得了“采矿许可证”、“煤炭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 “民爆物品使用许可证”、“营业执照”; 三是对非煤矿山企业,需审核其是否取得了“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厂(场) 矿长安全资格证”、“民爆物品使用许可证”、“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 对不符合上述内容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类矿山企业的贷款数据,可以作为审计问题,形成 审计证据。 (3)三是向抵押物不合规的借款人发放抵押贷款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依据“担保方式”列的属性,检索出抵押贷款数据,然 后根据工作量可以采取全部审计或抽查重点贷款户的审计方式,调阅贷款档案或延伸审计借款 人,核实抵押物的真实状态,审查是否存在发放无抵押物、抵押物不足、抵押物重复抵押的问 题,有无发放抵押物为“非商品房开发项目性质的在建工程”贷款问题,是否存在发放抵押物为 房屋买卖协议书贷款的问题,形成审计证据。 (4)向担保不合规的借款人(企业)发放贷款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依据“担保方式”列的属性,检索出担保贷款数据,然 后根据工作量可以采取全部审计或抽查重点贷款户的审计方式,调阅贷款档案或延伸审计借款 人、担保人,重点审查担保人的真实经营状况,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等经济指 标,对担保人的偿还能力,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审查有无贷 款担保不合规问题。 (5)向担保人资质不合规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依据“担保方式”列的属性,检索出担保贷款数据,然 后根据工作量可以采取全部审计或抽查重点贷款户的审计方式,调阅贷款档案或延伸审计借款 人、担保人,重点审查担保人质资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是否存在担保人属于国家机关、学 校等公益性机构、社会团体,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等单位。 (6)向超过年龄限制的自然人发放贷款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依据“证件类别”列值属性检索证件为身份证的贷款数 据,然后用“贷款日期”列值和“证件号码”列值,计算出借款人贷款时的年龄,检索农户借款 人年龄小于18周岁,男性大于60周岁和女性大于55周岁;非农户贷款,贷款人年龄小于18周岁的 贷款数据。 (7)向个人发放经营性信用贷款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检索“产品代码2”列值中含有“个人经营性信用贷 款”的贷款数据,形成审计证据。 (四)贷款发放额度合规性审计 贷款发放额度合规性审计,一是审查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金额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超 出最高限额的问题。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农村信用社对各类贷款依照借款人的资质,都设定了不 同贷款的最高限额限制。如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对信用等级为A级(优秀)、B级(良好)、C级(一 般)的农户,制定了贷款最高授信额度分别为5万元、3万元、1万元的规定;对联保贷款制定了2 户联保每户最高贷款限额2万元,2户以上联保每户最高贷款限额5万元的规定;对农户保证贷款, 制定了1人担保最高贷款限额6万元,2人担保最高贷款限额9万元的规定;对个人经营贷款,制定 了最高金额不得超过10万元的规定;二是审查农村信用社有无超越审批权限发放贷款问题;三是 审查是否存在贷存比超过75%或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农村信用社资本余额比超过10%问题。 1.违规问题特征 一是超规定限额发放贷款;二是超越审批权限发放贷款;三是违反规定,贷存比超过百分之 七十五,或对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与农村信用社资本余额比超过百分之十。 2.审计方法 (1)超规定限额发放贷款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首先分别检索出“产品代码2”列值含有“农户、个人 经营”等字样的贷款数据进行审核。一是对检索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数据,设定“已发放金额” 大于10万元进行再检索,检索结果可以作为审计问题,形成审计证据;二是对检索出的农户贷款 数据,依据“担保方式”列值的属性,再分别检索出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保证贷款数据,然后 分别检索出超出各自贷款种类每个档次最高限额的数据,形成审计线索。检索出的农户贷款审计 线索,需要调阅贷款档案,核实信用等级、联保户数和担保人数,剔除同名同姓等因素后,就可 以确认审计问题,形成审计证据。 (2)超越审批权限发放贷款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统计每位借款人的贷款“合同金额”、“已发放金 额”、“贷款本金余额”合计数,然后根据其放贷农村信用社贷款拥有的审批权限规定,审核放 贷农村信用社是否存在超越审批权限发放贷款问题。 (3)违反规定,贷存比超过百分之七十五,或对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与农村信用社资本余额 比超过百分之十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一是统计某一时点(如2007年12月31日)的“贷款本金 余额”列的合计金额,即贷款余额,与农村信用社同期的《业务状况表》进行核对,审查是否存 在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超过75%的问题;二是统计每位借款人的“贷款本金余额”合计数, 与农村信用社同期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核对,审查是否存在对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与农村信用 社资本余额比超过百分之十的问题。 (五)向关系人贷款规范性审计 关系人,一是指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 二是指前述 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向关系人贷款规范性审计,主要是审查农村信用社有无向职工等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问题,是否 存在向职工等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等问题。 1.违规问题特征 一是向职工等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二是向职工等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 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2.审计方法 首先,向农村信用社索取职工名册,然后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检索“贷款客 户名称”列中含有职工姓名的贷款数据,然后核实贷款档案,剔除重名因素,形成审计线索数据 表。在审计线索数据表中,一是再检索“产品代码2”列中包含“信用”字样的贷款数据,形成审 计证据;二是再检索“产品代码2”列中包含“保证”字样的贷款数据,然后核实贷款档案,查找 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问题,形成审计证据。 (六)贷款辖区范围规范性审计 贷款辖区范围规范性审计,主要是对农村信用社违反贷款辖区管理的规定,向不符合借款人 基本条件的无本辖区户口的农民和个体经营户发放贷款问题的审计。 1.违规问题特征 主要是向不符合借款人基本条件的无本辖区户口的农民和个体经营户发放贷款。 2.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依据“证件类别”列值属性检索证件为身份证的贷款数 据,然后利用“证件号码”列身份证号码前6位的属性,分别与“村别号”、“机构名称”、“机 构号”列内容进行核对,判断借款人的户口辖区,获取审计线索。获取的审计线索需要进一步调 阅贷款档案,剔除因结婚、迁徙等居住地变动因素后,形成审计证据。 (七)抵押贷款真实性审计 抵押贷款真实性审计,主要是审查农村信用社《业务状况表》中抵押贷款金额与信贷数据中 真实的抵押贷款勾稽关系,发现逾期抵押贷款仍在贷款余额中核算,人为调增抵押贷款金额,降 低抵债资产额度,隐瞒抵债资产真实性问题。 1.违规问题特征 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对逾期抵押贷款仍在贷款余额中核算,人为调增抵押贷款金额,降低抵债 资产额度,隐瞒抵债资产真实性。 2.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依据“担保方式”列值的属性检索抵押贷款数据,然后 对检索的数据利用“合同到期日”或“展期到期日”日期标志及抵押贷款的贷款分类期间规定, 检索抵押贷款逾期金额,形成审计证据。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贷后管理审计 贷款贷后管理审计,主要涉及贷款预收利息管理、逾期贷款清收管理、贷款展期管理审计等 方面,主要采取抽查审计的工作方式。 (一)贷款预收利息规范性审计 近年来,部分农村信用社贷为降低信贷风险,采取了预收贷款利息的贷款方式,但预收的贷 款利息管理却出现了一些违规问题。 1.违规问题特征 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将预收的贷款利息在账外核算,形成小金库或其他违规问题。 2.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采取随即抽查或重点抽查的方式,检索近三年内发放的 大额贷款(如10万元以上)数据,然后根据贷款档案标注的贷款利息,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或借款 人的延伸审计,核实贷款发放情况,检查有无预收贷款利息问题。对存在预收利息的贷款,需进 一步核实预收贷款利息的管理情况,检查有无将预收的贷款利息在账外核算,形成小金库等问 题。 (二)逾期贷款清收规范性审计 逾期贷款清收规范性审计,主要是审查农村信用社对逾期贷款是否履行了催收程序,有无必 要的保全措施。 1.违规问题特征 一是在贷款到期的情况下,因不及时发送催收通知并采取措施,而丧失诉讼时效,形成贷款 损失风险;二是对保证式担保贷款,当到期后不具备展期条件,逾期后不按有关规定和合同依法 追究保证人的连带保证责任。 2.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分别依据“担保方式”和“状态标志”、“合同到期 日”、“展期到期日”、“五级分类”列值的属性,检索保证贷款数据和逾期类以下贷款数据进 行核实。一是审查发放的保证担保贷款,逾期后是否按有关规定和合同追究了担保人的责任,并 采取了有效的保全措施;二是采取随即抽查或重点抽查的方式,调阅贷款档案,检查农村信用社 是否对逾期类以下贷款履行了发送催收通知程序。 (三)贷款展期管理规范性审计 贷款展期管理规范性审计,主要是审查农村信用社是否严格执行贷款展期的有关规定,有无 利用增加展期次数超规定期限不清收贷款、隐瞒信贷资产质量等问题,已办理展期的是否执行相 应的贷款利息。 1.违规问题特征 一是办理展期的程序和手续不合规;二是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超过原贷款期限;三是中期 贷款展期期限累计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四是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超过3年;五是贷款的展期 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时,从展期之日起,未按新的期限档次利率计收利息和罚 息。 2.审计方法 利用SQL语句,在《贷款信息表》中,一是依据“展期次数”列值的属性,查询展期次数大于 一的贷款数据,然后根据“合同到期日”、“展期到期日”列值的属性,计算出展期的时间长 度,再根据“产品代码2”、“贷款期限”列值的属性,检索出展期超规定期限的贷款数据;二是 对查询出的展期次数大于一的贷款数据,采取全面审计或抽查审计的方式,调阅贷款档案、审核 利息计收数据,审查是否存在办理展期程序和手续不合规、已办理展期贷款未按新的期限档次利 率计收利息和罚息问题。
|